5 December 2012

《我妈妈》


 

商品库存:1本

VIP :RM 14.90 (5折)

会员:RM 20.86 (7折)

非会员:RM 26.82 (9折)

定价:RM 29.80

作者:(英)布朗 文图,余治莹 

 
编辑推荐:
本书画家安东尼·布朗荣获2000年国际安徒生大奖。  

英国《卫报》称赞他是天才。英国《独立报》评价本书插图令人激赏难忘,用书本鲜见的方式颂扬了父母。英国《妇女界》称许本书全天下的父母和孩子都会爱上它。
国际安徒生大奖得主:安东尼·布朗 ——宋佩◎台湾中原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安东尼·布朗于1946年出生在英格兰的雪菲尔,自小喜爱画画与说故事。十六岁进入里兹艺术学院(Leeds College of Art)学习平面设计,并在美术馆里接触英国超现实主义画家法兰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作品。十七岁那年,父亲在激烈的球赛后猝然离世,在安东尼·布朗心里造成极大的冲击。艺术学院毕业后,安东尼·布朗参加了圣巴瑟洛莫(St.Bartholomow's Hospital)提供的医学绘画课程,并在课程结束后,进入曼彻斯特皇家医院服务两年,担任人体解剖图的绘制工作。从1971年开始,他为世界著名的Gordon Fraser卡片公司设计贺卡,深受大众喜爱之后,他又运用熟练的插画技巧制作图画书,于1976年出版了第一本图画书《穿越魔镜》(Through the Magic Mirror,由此开启了图画书创作的生涯。他自写自画的《大猩猩》(Gorilla)、《动物园的一天》(Zoo)先后得到19831992年的格林纳威奖。2000年,他更获得图画书创作者的最高荣誉——安徒生大奖。

安东尼·布朗创作的图画书以超现实风格著称。他往往用层层重叠的水彩技巧,巨细无遗地描写人物、动物和环境,但是在构图当中,却故意将物件错置、比例颠倒、形体互换……造成出人意表的超现实效果。在他所架构的故事里,现实和想象的界限很难划分。有时候,想象世界反映出孩子内心的焦虑不安,例如:《小凯的家不一样了》(Changes)里的小凯;还有些时候,孩子在想象的世界里寄托内心的渴望,像是《大猩猩》中的安娜。

由故事的内容看来,安东尼·布朗既把想象世界当成现实生活的出口,也把梦境与想象作为现实的倒影,就像艺术之于现实人生一样。也许正因为如此,在他过去的作品当中,艺术史上的名画常常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这些画作有时挂在墙壁上暗示人物的心情变化、故事情节的起伏,有时形成一种视觉趣味,或是图像的游戏,邀请读者去寻找和判断,甚至,刻意将画作所内蕴的象征意涵和故事的内容交相辉映。《形状游戏》(The Shape Game)则把读者带进伦敦的泰德艺廊,细细浏览馆藏的艺术品。从这一系列的图画书创作可以看出,安东尼·布朗有计划地向他的读者揭开图画的奥秘,他先利用隐藏的画像提升读者视觉的敏锐度,引发读者深入思考图像的意义、文字与图像间的关系,再用逗趣的方式介绍历史上的名画,并且打开美术馆神秘的大门,除去读者与艺术之间的隔阂。读过他的图画书之后,读者必定会用一种新的眼光面对艺术作品!

完美爸爸 (偌遥 ·200707
安东尼·布朗绝对称得上是天才。因为每一个看过他创作的《我爸爸》和《我妈妈》这两本图画书的孩子都会喜欢这样的爸爸和妈妈,也都希望有这样的爸爸和妈妈;每一个看过这两本书的爸爸都会喜欢这个爸爸,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这样的爸爸,更希望有一个《我妈妈》这样的太太;每一个看过这两本书的妈妈都会喜欢这个妈妈,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这样的妈妈,也更希望有一个《我爸爸》这样的先生。这正如英国《妇女界》所称许的那样——“全天下的父母和孩子都会爱上它。

在安东尼·布朗的笔下,我爸爸”“真的很棒!
  ——他自信胆大、坚定勇敢,连坏蛋大野狼都不怕还会走高空绳索,甚至可以从月亮上跳过去
  ——他高大威猛、孔武有力,吃得像河马一样多敢跟大力士摔跤像房子一样高大像大猩猩一样强壮
  ——他聪明快乐、多才多艺,像猫头鹰一样聪明,既是伟大的舞蹈家,也是个
了不起的歌唱家
  ——他幽默滑稽、喜好运动,有时候也会做一些傻事常常逗得我哈哈大笑游得像鱼一样快,能够轻轻松松跑第一踢足球的技术一流
  ……
  

爸爸是孩子的精神支柱,是孩子崇拜的偶像,是孩子心中的太阳,是完美的,是无所不能的,真的很棒!”“我爱他,而且他也爱我(永远爱我)
  

我妈妈同样真的很棒!
  ——她心灵手巧、笑口常开,是个手艺特好的大厨师很会杂耍的特技演员,还是个每天对着镜子化妆的神奇的画家
  ——她勤劳贤淑、壮硕能干,是一个有魔法的园丁能让所有的东西都长得很好,一个人可以毫不费力地拎着从超市买回的众多物品回家,是全世界最强壮的女人
  ——她美丽善良、多才多艺,长得像蝴蝶一样美丽歌声像天使一样甜美吼叫起来像狮子一样凶猛
  ——她温柔体贴、快乐开心,像猫咪一样温柔像沙发一样舒适,总有办法使难过的孩子变得开心起来,常常逗得我哈哈大笑
  ……
  

妈妈是孩子的避风港,是情感的依托,不管妈妈”“是个舞蹈家、还是个宇航员,也不管她是个电影明星、还是个大老板,她都是妈妈,是完美的。我爱她,而且她也爱我(永远爱我)
  

安东尼·布朗以神来之笔为我们精心描绘出一幅父慈母爱子乖、其乐融融、令人向往的和睦、和谐、快乐、美好的幸福家庭景象。我爸爸我妈妈成为孩子们心目中理想的爸爸妈妈形象,成为他们崇拜的偶像、永远的最爱,成为完美爸爸完美妈妈。与此同时,作者通过孩子对爸爸、妈妈的观察、想象和描摹,巧妙地提醒我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父母、尤其是父亲不能找任何借口推托教育孩子的责任,一定要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把教育孩子当作一项事业来经营,当好第一任老师
  

母爱无疆,父爱无声,孩子的到来使父母的生命有了延续,有了更大的意义,世界上再没有什么能与孩子的一个笑脸、一声爸爸”“妈妈相比。爸爸妈妈是孩子理想中无话不谈的贴心朋友,是无所不能的智慧超人;而孩子是爸爸妈妈生命中的无价之宝,无论富裕还是贫穷、健康还是疾病、顺利还是失意,爸爸妈妈都愿意陪伴你、保护你、安慰你、鼓励你”……我们将彼此相爱,恒久永远。
  

附:这是我女儿赴英国参加夏令营时精心挑选的镶在两个小小镜框里的祝福,在母亲节父亲节来临之际作为小小的礼物送给了我们,使我们感到莫大的欣慰。我试着把它译成了中文,与天下所有的父母分享和共勉。
  妈妈
  您曾安慰我
  给我建议
  理解我
  原谅我
  成为我的朋友
  因为这一切
  我将永远爱您
  爸爸
  在我童年的时候
  您曾是我景仰的人
  您指引我人生正确的道路
  给我始终如一的支持
  和有益的忠告
  谢谢您 这如此了不起的父亲

 
内容简介:
《我妈妈》这本书和2000年出版的《我爸爸》是安东尼·布朗给爸爸和妈妈的献礼。这本书里的妈妈和以往布朗书里的妈妈形象很不一样,她不像《动物园》里的妈妈默不作声。不像《朱家故事》里的妈妈愁容满面……而是体形富态、充满爱心、笑口常开。《我妈妈》和《我爸爸》撰写文字的手法非常相似,两本书都是借着孩子天真、自豪的口吻,描绘心目中无所不能的爸爸和妈妈。布朗同样运用对比的句子,形容妈妈的各个方面,比如,说妈妈的歌场像天使,吼叫起来又像狮子;或者说妈妈像猫咪一样柔软,又像犀牛一样强硬。此外,他也使用比喻手法,说妈妈美丽得像蝴蝶,柔软得像沙发……
  

图画里的妈妈造型与《我爸爸》相仿,都是身着睡袍、脚登拖鞋,不过妈妈的睡袍像是一座花园,拖鞋则是粉红色的,这种家居式的打扮,极具亲切感。相对于象征爸爸的太阳图案,用来象征妈妈的是红色的爱心,爱心和花朵一再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在每个画面中。就像布朗其他作品一样,这本书的趣味主要由图画传达,因为他一向喜欢运用图画表达文字未竟之处,或是借着图画把文字作了扭曲、延伸,产生幽默效果。例如,文字说妈妈是伟大的画家,图画中的妈妈却不画画,而是搽口红,只是在还没有涂上口红之前,嘴巴居然是空白的,就像画家还没在画布上下笔一样。或者,文字说妈妈是神奇的园艺家,图画中妈妈的手指成了绿的,因为绿手指代表不论种什么都可以种活的人,而妈妈的绿手指竟然让睡袍上的花也早了出来,背后的花盆里也长出了不可思议的东西。还有,文字说妈妈可以成为电影明星,画面中就出现了大家熟悉的玛丽莲·梦露,这些都是有趣的联想。
  

安东尼·布朗用彩色铅笔为媒材来画这本书,彩色铅笔的笔触温柔,层层上色后,可以堆栈出缤纷的色彩效果。除了彩色铅笔外,布朗还使用了透明水彩和不透明水彩两种媒体,用来增添形体的明暗变化的边框的鲜艳色泽。有些边框经过设计,和框内的图画连成一体,例如,画玛丽莲·梦露的画面就配上一个像电影底片的边框;还有,天使搭配了古典的边框,狮子的边框则充满原始力量。

每一个孩子心中的妈妈都是最好的。我妈妈是一个棒极了的厨师;她是一个伟大的化妆师;她是全世界最强壮的女人;她还是一个奇异的园艺师,可以让任何植物生长;她是一个仙女,在我沮丧的时候她总是有办法让我开心起来;她的歌可以唱得像天使一样好;她吼起来像一头狮子;我的妈妈像蝴蝶一样漂亮,又舒适的像一个扶手沙发……她常常逗我大笑。我爱我妈妈,而且你知道吗,妈妈也爱我,而且会永远爱我。

讲述母子亲情的书籍多如牛毛,但是很少有像《我妈妈》这样的角度和方式,真正撼动心灵地描绘了孩子对于母亲的热爱和崇拜。

通过简单朴实的语言,和精心设计的排比句式,有力地陈列了母亲的日常辛劳,用最有力而新颖的方式,诠释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教育。

继《我爸爸》出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后,作者应读者要求又推出了《我妈妈》,
这本书是可以说是作者对所有母亲的献礼。


作者简介:
安东尼·布朗,宋佩台湾中原大学人文学院讲师。于1946年出生在英格兰的雪菲尔,自小喜爱画画与说故事。十六岁进入里兹艺术学院(Leeds College of Art)学习平面设计,并在美术馆里接触英国超现实主义画家法兰斯·培根的作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